非物質文化遺產(簡稱“非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讓學生走近“非遺”、傳承“非遺”文化,近日,平房區平盛街道榮盛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平盛街道社工站、萬達小學共同開展“傳承非遺傳統文化 未成年人暑期拓展”系列活動。
第一節 中國傳統技藝,剪紙
為了能夠讓學生們直觀、快速地了解非遺文化的內涵以及保護傳承的意義。由社區志愿者采用視頻講解的形式,講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知識。為學生們打開了新知識的大門,從而引出第一節主題——中國傳統技藝,剪紙。在視頻講解和社區工作人員的示范下,孩子們迫不及待地開始進入剪紙環節,在社區志愿者的幫助下,學生們有的按照視頻的方法進行折紙剪裁、有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剪出各式各樣的圖案,不一會每個人都剪出了獨一無二、新穎獨特的圖案。
第二節 “指尖上的非遺 二十四節氣五谷畫”
2016年“二十四節氣”入選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國際氣象界,這已經有千年歷史的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社區工作人員為孩子們講解了二十四節氣的相關知識,隨后孩子們挑選自己喜歡的印有二十四節氣的五谷畫模板,在社工和社區工作人員的協助下,黃豆、綠豆、黑豆、大米、小米、紅米等材料變成了五彩的顏料。粘、貼、拼將五谷雜糧和藝術畫作融合在一起。不一會兒,這些五彩繽紛的谷類就形成了一幅幅靈動的藝術作品——五谷畫。
第三節 重溫國粹經典 繪制京劇臉譜
活動中,首先通過小游戲“正話反說”來活躍小組的氛圍,并回顧上節課所學非遺知識,讓孩子們溫故知新。緊接著社區志愿者帶領孩子們共同觀看《說唱臉譜》視頻,了解我們非遺國粹——京劇臉譜,并向孩子們介紹了京劇的“生旦凈末丑”以及臉譜的不同顏色代表的不同含義。隨后,在社區志愿者和社工的指導下孩子們開始體驗臉譜繪畫,大家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拿起畫筆,將臉譜與自己的創意相結合,用鮮艷的色彩,涂出心中的臉譜,不一會京劇小生、文官武將、歷史人物等一張張精美的彩繪臉譜一一呈現在我們的眼前,讓孩子們零距離感受國粹的魅力。
第四節 “非遺皮影戲 致敬經典”小組活動
活動開始,志愿者先為青少年們講解了皮影戲的起源與發展歷史,隨后帶領同學們共同觀看了皮影戲經典故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接著孩子們開始動手制作了屬于自己的“皮影人物”,同時在社區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還體驗了在幕布后操控皮影,孩子們都感覺到非常的新奇,一遍遍地去嘗試體驗、樂在其中。
第五節 本節小組的主題是“植物拓染,感受大自然的饋贈”
活動開始,志愿者通過PPT講解讓同學們了解了“植物拓染”。隨后邀請同學們一起用手中的小錘子敲打在植物表面。已經充分吸收水分的植物在不斷地敲打下,汁液浸染到下方布料上。大家將自己喜歡的花朵、綠葉按照自己喜歡的造型制作出美麗的“生機圖”,感受了中華文化的傳統魅力。
第六節 “體驗造紙術 感受匠人精神”
活動開始,社區志愿者社工為同學們講解了造紙術的歷史,大家了解到最早的紙是由古埃及人發明的“莎草紙”,而中國東漢年間的蔡倫則改進了造紙術,引起了書寫材料的一場變革。接下來同學們一起動手實操將紙漿與水充分混合,再利用紙框將紙漿掛在紙框上形成一張薄薄的紙,等待晾干后取下即成了一張紙,見證神奇的時刻,感受非遺之美。
通過此次暑假拓展系列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學生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而且體會到了中華民族的勤勞智慧和匠人精神,讓學生們度過一個充實快樂且有意義的暑假。榮盛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今后將持續開展實踐活動,讓青少年接受愛國主義熏陶,傳承華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