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徐徐、鳥鳴啾啾、河水叮咚、茶香裊裊,近日,坐落于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西溝鄉涼坪村的樹屋樂園營地正式開業,高大挺拔的楊樹林、一幢幢黃墻灰瓦的小木屋、黃色的木棧道以及白色的天幕帳篷,組成了一幅引人入勝的秀麗景色。
“這里環境清幽既能品嘗到農家飯菜、休閑燒烤,還能體會到恬淡舒適的‘慢生活’,很不錯。”6月18日下午,自駕25公里從民和縣城趕來的馬國明帶上一家老小,點上了一桌豐富可口的農家菜,盡情享受著美麗鄉村帶來的恬淡和寧靜。
近年來,西溝鄉將大力發展旅游業作為把生態優勢轉換為經濟發展優勢的有效途徑,守好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因勢利導、順勢而為,依托西溝林場、南垣牡丹園等,全力構建鄉村休閑生態旅游圖,先后成功打造南垣村休閑垂釣魚塘,涼坪村燒烤營地、樹屋樂園營地等特色生態旅游點,串珠成鏈,以“生態西溝 歡樂水鄉”為名片,逐步建立起綠色旅游、生態旅游的格局。
“這邊有水有樹空氣好、環境好。”當你問游客為什么選擇來這里,這是聽到最多的答案。涼坪村是天然綠色生態氧吧,村內有西溝林場、天井峽景區,依托獨特的資源優勢,今年,涼坪村爭取項目資金50萬元修建垃圾中轉場1處,同時,配備了5輛電動保潔車,15名專職保潔員,補植補栽各類樹木、花卉2萬株,持續優化農村人居環境,“村莊建在林中、景區建在村中”成為涼坪村的真實寫照。美麗宜居的生態環境,也讓鄉村旅游跑出了“加速度”,吸引著一群群周邊市民尋找自己的詩意棲居。
“這幾年,我們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內道路平坦干凈,山清水秀,每年夏季來我們這的游客很多,現在我跟村上的幾個姐妹在樹屋樂園營地上班,每月能有2500元的收入,如今我們也跟著吃上了‘旅游飯’。”涼坪村脫貧戶馬在拜說起村里的變化感到無比自豪。
近年來,涼坪村盤活閑置林地資源,將生態旅游發展作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共投入各類項目資金1536萬元,相繼建成涼坪村游客接待中心、民宿客棧、兒童戲水池、停車場、燒烤營地、樹屋樂園營地等多個項目,逐步形成了集休閑、娛樂、野趣、餐飲、住宿于一體的綜合生態休閑旅游村,年接待游客量達25萬人次。
看到鄉村旅游掀起發展熱潮,村醫馬忠福躍躍欲試,今年主動跟村“兩委”商議,將游客接待中心、民宿客棧、燒烤營地等統一承租下來,準備和妻子共同經營。
“村里生態環境好,游客多,只要咱們跟著黨和政府踏踏實實干,不比在外面打工掙得少。”對于未來發展,馬忠福自信滿滿。
鄉村生態旅游發展不僅為村里50名群眾提供了穩定就業崗位,同時,還帶動群眾在景區周邊發展地攤經濟。“現在村里的婦女、老漢都有了新收入,種植的蔬菜、手工做的雜面饃饃、釀皮、養殖的草膘牛羊肉都能成為‘搶手貨’,老百姓現在的日子越過越好了。”涼坪村黨支部書記馬玉琴介紹說。
生態旅游興了產業、富了村民,涼坪村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實現壯大村集體經濟、帶領群眾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景。
西溝鄉黨委書記李建英表示,將繼續做好鄉村生態旅游的“后半篇”文章,充分發揮好生態優勢、產業優勢、區位優勢,進一步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文化體驗等生態綠色產業,努力實現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文明創建的有機融合,全面激發鄉村活力。